建筑与生态是一种相互延伸,相互渗透的整体关系。在城市迅速发展的今天,我们要关注生态环境对于社会的影响,并从自然中汲取建筑灵感。
“在有机建筑领域内,人的想象力可以使粗造的结构语言变为相应的高尚形式, 而不是去设计毫无生气的立面和炫耀结构骨架。”
——弗兰克·劳埃德·赖特
赖特认为建筑结构需要和人性以及其环境协调,这种建筑哲学被称为“有机建筑”。
流水别墅的室内空间自由延伸,相互穿插;内外空间互相交融,浑然一体。其在空间的处理、体量的组合及与环境的结合上堪称典范,为有机建筑理论作了确切的注释,在现代建筑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
“我认为建筑是环境的一部分,因此也是景观的一部分。”
——保罗·索莱里
保罗·索莱里被誉为“世界生态建筑之父”,不同于赖特理想化的的广亩城市,对于生态建筑,索莱里提出了“城市內爆”的概念,即在城市中维持高密度,而农村地区则维持低密度原貌,这也是其生态建筑学理念的具体化体现。
他想要创造一座能解决现实问题的实验空间城市。
他用积蓄在沙漠买下一块4000多英亩的高地,想在干涸荒凉的沙漠中建造一座城市——“阿科桑蒂”,完成他对于生态城市的终极理想,一个可以帮助人类实现美、平等、爱的世界未来城市蓝本。
在为这座理想城奋斗40余年后,索莱里去世长眠于自己建造的这座城市下。而这个仅仅完成他理想2%的沙漠之城,也一直激励我们思考如何在建筑世界和环境之间寻求平衡。
作为“高技派”的代表人物,诺曼·福斯特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共同存在,而不是互相抵触,强调要从过去的文化形态中吸取教训,提倡那些适合人类生活形态需要的建筑方式。
作为世界上第一座高层生态建筑建筑,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总部大楼被誉为“生态之塔”、“带有空中花园能量搅拌器”的美称。
49层高的塔楼采用弧线结构围合成三角形中庭,让办公空间进行自然通风,达到节能的效果。同时最大限度采光,创造良好的视野,减少了对相邻建筑的遮挡。